1、遠用瞳距的測量
在兩眼瞳孔處于正黨生理狀態下,通常采用下述兩種方法進行測量。
(1)從右眼瞳孔中心點到右眼瞳孔中點之間的距離。
(2)從右眼瞳孔外緣(顳側)到左眼瞳孔內緣(鼻側)之間的距離或從右眼瞳孔內緣(鼻側)到左眼瞳孔的外緣(顳側)之間距離。
2、遠用瞳距常規測量步驟
(1)檢查者與患者相隔40cm的距離正面對座,使兩人的視線保持在同一高度。
(2)檢查者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拿著瞳距尺或直尺,其余手指靠在患者的臉頰上,然后將瞳距尺放在鼻梁最低點處,并順著鼻梁角度略為傾斜。
(3)檢查者閉上右眼,令患者右眼注視檢查者左眼,檢查者在左眼注視患者右眼時將瞳距尺的“零位”對準患者右眼的瞳孔中心。
(4)檢查者睜開右眼閉上左眼,令患者左眼注視檢查者右眼,檢查者在右眼注視患者左眼時準確讀取瞳距尺在患者左眼瞳孔中心的數值。
(5)檢查者重復步驟(3),以確認瞳距尺的“零位”是否對準患者的右眼瞳孔中心。如準確無誤,則步驟(4)時讀取的數值即為該患者的瞳距。

(1)檢查者與患者相隔40cm的距離正面對座,使兩人的視線保持在同一高度。
(2)檢查者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拿著瞳距尺或直尺,其余手指靠在患者的臉頰上,然后將瞳距尺放在鼻梁最低點處,并順著鼻梁角度略為傾斜。
(3)檢查者閉上右眼,令患者右眼注視檢查者左眼,檢查者用左手將患者的左眼遮蓋,并將瞳距尺的“零位”對準患者右眼的瞳孔中心。
(4)檢查者睜開右眼閉上左眼,令患者左眼注視檢查者右眼,檢查者用左手將患者的右眼遮蓋,并讀取瞳距尺在患者左眼瞳孔中心的數值,即為該患者瞳距。
4、其他情況下的瞳距測量
(1)兩瞳孔大小不等:可分別測量從右瞳內緣及外緣至左瞳外緣及內緣的距離,然后取兩次讀數的平均值。
(2)兩瞳孔位置不對稱:即一眼或兩眼的瞳孔不在虹膜中心位置,多見于外傷或老年白內障手術后,其瞳距難測量,可用眼鏡試戴以確定其值。
5、近用瞳距的測量
(1)檢查者與患者相隔40cm的距離正面對座,使兩人的視線保持在同一高度。
(2)檢查者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拿著瞳距尺或直尺,其余手指靠在患者的臉頰上,然后將瞳距尺放在鼻梁最低點處,并順著鼻梁角度略為傾斜。
(3)檢查者閉上右眼,令患者兩眼注視左眼,用左眼注視將瞳距尺的“零位”對準患者右眼的瞳孔中心。
(4)檢查者睜開右眼,仍然令患者繼續注視左眼,用右眼來讀取患者左眼瞳孔中心上的數值。
(5)反復進行步驟(3)~(4)三次,取其平均值為近用瞳距。

患者鼻梁明顯偏離中線時進行需單眼瞳距的測量。
(1)檢查者與患者相隔40cm的距離正面對座,使兩人的視線保持在同一高度。
(2)檢查者應分別從某眼的瞳孔中心測至偏鼻梁的中線以得到單眼瞳距。
(3)精確的單眼瞳距測量需使用瞳距儀。
7、瞳高的測量
(1)讓患者戴上所選配的鏡架,進行整形和校配。
(2)配鏡員與患者相隔40cm的距離正面對座,使兩人的視線保持在同一高度。
(3)配鏡員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豎著拿瞳距尺,其余手指靠在顧客的臉頰上。
(4)配鏡員測量左眼用右眼注視,令患者左眼注視配鏡員右眼,配鏡員將瞳距尺的“零位”對準瞳孔中心后,在鏡框下緣槽底部最低點處讀取瞳距尺上的數值,即為該眼的瞳高。
(5)用同樣的方法測量另眼的瞳高。
8、注意事項
(1)檢查者與患者的視線在測量時應始終保持在同一高度上。
(2)瞳距尺勿觸及患眼的睫毛,以免引起患者閉目反應。
(3)當瞳距尺確定“零位”后,一定要拿穩瞳距尺,以免移動。
(4)讓患眼注視指定的方向,不使其漂移不定。
(5)一般應反復測量2~3次,取其精確的數值。
大家想了解更多關于譚醫生視力矯正公司的相關視光知識,大家可以登陸到譚醫生的愛眼護眼欄:http://www.jslkj.com.cn/ayhy/sgzs/